当前位置:管理咨询>运营管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一)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一)

发布时间:2024-03-15 发布者:中天华溥管理视野 来源:中天华溥管理视野 浏览:240 次

一、关于环保行业的定义

我国基本沿用了经合组织(OECD)所提出的定义,即“环保行业是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 实际上,环保行业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生活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保行业主要包括环保产品生产以及环保服务,环保服务业包括环境保护领域相关质量监测、工程设计、技术咨询、生态修复等。


二、环保服务行业各项分类及特点

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是一种专业服务,旨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环境保护项目。这包括废水处理厂、废物处理设施、大气净化系统、可再生能源项目等。该服务涵盖了项目的方案设计、工程规划、建设和监测,以确保项目符合环保法规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环境治理设施运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是一项关键的环保服务,它涉及管理和维护各种污染控制和治理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废物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装置等。这包括设备运行监测、维修、定期检查和改进,以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减少污染排放。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环境参数和数据来评估环境状况的过程。这些参数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噪声水平等。环境监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达到法规标准,提前发现环境问题,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以制定环保政策。

环境咨询:环境咨询是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组织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可持续的环保措施以及规划环保项目的服务。环境咨询公司提供环境影响评估、可持续性战略、法律合规性、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建议,以支持客户的环保决策和行动。

三、环保行业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

环保产业的上游主要是包括钢铁、化工、电力、电子、有色金属在内的原材料供应商,这些行业为环保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环保产业的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和环境检测等行业。政府部门是环保治理的重要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


环保产业上游主要是包括钢铁、化工、电力、电子、有色金属在内的原材料供应商,为环保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和环境检测等行业。

从产业链下游来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包括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保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个部分。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49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6578.3亿元,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为335.2亿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保投资为2578.3亿元,分别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69.3%、3.5%和27.2%。

从环保产业链的参与企业上看,上游参与企业主要有宝钢股份、建业股份、中国铝业和华能国际等;中游环保设备、工程及服务提供商主要包括盈峰环境、三峰环境和首创环保等;下游应用领域企业主要包括龙净环保、光大环境、森特股份和中鼎股份等。

4、环保产业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方面,2021年两会上,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被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开启“双碳”征程元年。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强调,“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目前,中国环保产业的监管框架已基本形成。在新的框架下,环保行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全面的政策深化时代,水、土、气、固体废物处理相关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十四五”时期,我们已进入以减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进减污减碳协同增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改善的关键时期。基于此,相关部门还推出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无废城市”等多项政策,全面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1-2023年,中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政策梳理如下:

五、环保产业内企业经营状况


1、企业数量

据统计,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8%,增速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3%,增速同比增加8.6个百分点。2017—2021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我国环保企业在数量上仍以小微型企业为主。

从企业规模来看,17943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为26.7%,规模以下企业占比为73.3%;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17943家企业中共有大型企业557家、中型企业4241家、小型企业5965家、微型企业7180家。其中,大型企业中,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营业收入50亿—100亿元、10亿—50亿元、4亿—10亿元的企业占企业数量的比重分别为0.2%、0.3%、1.1%、1.5%。中型企业中,营业收入1亿—4亿元、5000万—1亿元、2000万—5000万元的企业占调查范围内企业数量的比重分别为6.3%、6.0%、11.3%。从企业存续时间来看,根据企业首次工商注册登记时间,列入统计的17943家企业中,有35.3%。


2、营收规模

2021年列入统计范围内的17943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23637.32亿元,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3143.22亿元,占比为55.6%,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为13173.6万元/企业。2021年,宏观经济加速恢复,环保产业相关“十四五”规划相继发布,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与2020年相比,2021年环保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13.8%,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增速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从业单位平均营业收入增长了13.8%。

营收规模越小的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越高,其环保专业化程度也越高,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平均占比为30.4%,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平均占比达93.3%。

2021年,纳入统计范围的17943家企业营业总收入2363.73亿元,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3143.2亿元。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水务、大气污染防治三个领域的企业营业收入和环保业务收入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位。三个领域企业营业总收入20846.7亿元,占比88.2%;环保业务总营业收入117066亿元,占比89.1%。

水、气、固、声、监测检测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领域的两项指标同比下降。与2020年相比,除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领域外,水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与检测、环保业务等企业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从营业收入来看,环境监测检测板块增幅最大,2021年同比增长19.6%,其次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利用板块,同比增长18.8%。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利用领域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高,而环境监测和检测领域的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最低。2021年,纳入统计的17943家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每家企业13173.6万元。在水务、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细分行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领域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高,为3651.57万元/企业。土壤地下水修复和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6399.97万元/企业和14635.2万元/企。环境监测检测领域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低,为每家企业29212万元。


3、营业利润

2021年,纳入统计的企业营业利润总额为1808.5亿元。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水资源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企业营业利润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位。这三个领域的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688.6亿元,占比93.4%。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领域的营业利润为-940亿元,是2021年唯一一个营业利润为负的地区。

水、噪音和振动控制领域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而其他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与2020年相比,2021年同一样本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了0.02%。其中,水务行业企业营业利润增幅最大,为8.4%;环境监测检测、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营业利润分别下降19.7%、8.1%和0.4%。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领域的营业利润继续为负,但下降了47.0%。


六、各地区环保企业经营状况

据统计,相关企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方16个省(区、市)和北方15个省(地区、市)的企业占比分别为50.5%和49.5%。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前5个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黑龙江、浙江和江苏,企业数量分别为3588家、1821家、1226家、1169家和1098家,合计占比49.6%。企业数量排名后五的省(区、市)是上海、海南、青海、西藏和宁夏,合计占比不到2.0%。

从各省(区、市)的企业规模来看,北京和上海的环保企业主要由大中型企业组成,分别占67.2%和64.8%,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大中型企业占比超过一半的地区;大中型企业占比在30%至50%之间的省份是天津、江苏、浙江、福建、陕西、河南、湖南、广东、云南和宁夏;大中型企业占比低于20%的省份是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重庆、贵州、西藏、甘肃和青海。


七、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央企国企主导项目和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以来,各地环保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浪潮在2021年并未停止。如果广州市政府在2021年成为博世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重庆水务收购污泥处理企业重庆渝水环保100%股权;城发环境2021年对武汉启迪生态相关资产的收购持续落地。无论是以投资运营为主的国有集团,还是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生态战略合作的需求,优势互补将成为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石。

更多地方整合环保资源组建省级环保集团,2021年各地加速整合环保资源,省级环保平台的成立持续推进,以省环保集团作为省内核心环保项目运作平台的格局逐渐形成。2021年,四川、广东、安徽、云南、福建等5省成立和宣布拟组建环保集团。截至2021年底,已有17个省市组建成立了省级环保平台(主业为单一水利水务平台企业未统计在内)。

在组建方式上,以内部资源重组整合为主,省级环保平台往往资产规模大,子公司数量多。据统计,省级环保平台拥有数十亿到数百亿不等的资产规模,平均拥有10—15家子公司,如陕西环保集团的子公司数量就达20余家。

资本市场热度持续升温,IPO数量再创新高2021年,环保行业新增上市企业43家,拟募集资金共约2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较2020年增长1倍,资本市场热度持续升温。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的环保企业的业务领域更加多元化,43家新增上市企业中,固废领域13家、生态修复领域8家、大气领域5家、清洁能源领域4家、节能领域1家,大多拥有核心研发技术优势,如膜技术、渗滤液、废旧家电回收和可再生资源回收等。从上市渠道来看,创业板与科创板为主要选择,43家企业中,选择创业板上市企业19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9家,科创版上市企业10家,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2家,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1家,中小板上市企业1家,纽交所上市企业1家。2021年11月15日,围绕中小企业作为主体,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当日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安洁环境卫生股份有限公司等环保企业登录北交所。

四、环保产业并购持续升温,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1年环保行业的并购数量大幅增加,涉及金额也为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发生并购案百余起,交易金额突破500亿元,交易标的涉及龙头企业合并、实控人转让、控股权变更、项目出售等,范围涉及威立雅、苏伊士、三峡、北控、光大环境、城发环境、启迪环境、葛洲坝、上海环境、博天环境、中国天楹、云南水务、首创环境、高能环境等100多家环保企业,更是出现两大重磅收购案威立雅并购苏伊士、中国天楹115亿元出售Urbaser。

版权所有:内蒙古三丰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易讯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