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公司动态>内蒙古国资国企:改革“金钥匙”打开发展新格局

内蒙古国资国企:改革“金钥匙”打开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1-10 发布者:内蒙古国资 来源:内蒙古国资 浏览:99 次

企业整体盈利的基础持续巩固,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化经营的活力动力显著提升,

…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

内蒙古国资国企

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有企业

实现营业收入3600.4亿元,

同比增长29.3%,

截至2022年6月末,

三年行动工作台账完成率均已达到100%。

一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

改革标志性成果正在形成。

深化改革

为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

提供了“金钥匙”!


01 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改出“新格局”2022年一季度,
内蒙古能源集团累计盈利1.81亿元,同比减亏3.71亿元。这家去年9月才改革重组成立的大型国企,何以能在短短时间内“华丽转身”?内蒙古能源集团董事长何雨春一语道破玄机:“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提升生产经营质效。”


内蒙古能源集团巴彦30万千瓦风电场,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清洁电力。


改革重组后,内蒙古能源集团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的“小总部、大产业”三级运营管理架构,推行事业部制改革;针对企业管理短板弱项,开展制度大规范、财务大清理、账务大清收、招标大整顿四大专项行动,强化资金统收统支集中管理;敢于跋涉于改革“深水区”,着力解决总部机关化、产业同质化、管理效能差、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精干总部机构,集团总部部门由37个优化至19个人员编制减少41%……2022年1—5月,内蒙古能源集团连续实现盈利,累计盈利3.25亿元,这张亮眼的成绩单,让所有干部职工见识到了深化企业改革的撬动力,也感受到了一项项改革举措扎实落地的“共振效应”。
何止是内蒙古能源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国企重组整合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方面,分板块推进专业化整合,除推动内蒙古能源集团、能建集团整合外,同时以新城宾馆为主体,对蒙达宾馆、宾悦酒店、上海白云宾馆等国有宾馆酒店类企业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以获取市场、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为重点,加快推动蒙盐与中盐、环投与华润的战略重组。内蒙古国资委先后共推动完成77组244家国企集团层面重组整合,经营性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和千亿元以下的盟市,国有企业户数分别控制在10户以内和5户左右。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后,全区国有资本集中度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盈利基础持续巩固。

内蒙古环投集团战略重组签约仪式


0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出“新突破”2020年9月,在国家验收组改革验收中,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区获评98.8分,名列同类林区全国第一。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抱负,是持续深化林业碳汇改革,在推动生态产业、碳汇经济发展等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仅2021年,实现碳汇交易额971万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让这家“绿色”企业焕发生机的内生动力。
内蒙古森工集团旗下克一河森工公司索图罕林场碳汇林。
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运转质量效能,董事会建设从应建尽建到规范有效不断深化,制定《森工集团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办法》,推进集团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切实维护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同时以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为支撑,以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投资、风险防范、财务、产权、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为重要组成体系的内控制度102项,加快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

内蒙古森工集团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依托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怒放。


内蒙古森工集团的蝶变只是内蒙古区属国企的缩影。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内蒙古国资委将“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摆在任务首位谋划部署,建机制、强功能、激活力,各级监管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入章”,通过制度厘清了企业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边界和行权方式;规范董事会建设,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和各级子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并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377户独立核算的区属监管企业、1105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契约,实现严格考核、刚性兑现。同时,通过开展对标行业一流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6月,包钢集团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5.1%,内蒙古电力集团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5%,内蒙古能源集团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内蒙古国资委通过推动公司治理的持续完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内蒙古自治区更加成熟定型。


内蒙古电力集团加快全网生产管理转型升级
03 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改出“新活力”2020年至今,不到3年,“自治区工业长子”包钢集团因深深扎根于产业变革沃土而不断发展壮大。疫情严峻形势下,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包钢制造”逆行出海,装有数千吨包钢稀土钢汽车板材的国际货船驶向中东地区。如今,包钢已成为首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年利润超百亿元的内蒙古区属国企。而包钢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为企业带来的强劲活力。
包钢生产车间
包钢持续深化企业用工改革,构建“一控二服三放四管”的“1234”用工体系,实现“能力决定位置、效率决定用工、贡献决定薪酬”。人才储备与新增岗位补员相结合,实现新员工公开招聘、阳光招聘“两个100%”。放权各单位自行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各独立法人单位自主订立劳动合同新模式,使岗位职责、岗位要求更清晰,更有针对性……通过深化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包钢持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踏上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内蒙古国资委推动监管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制约企业活力的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企业全部建立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实行市场化用工,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猎头公司猎聘优秀管理人才、与高校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招聘员工;管理人员平均竞争上岗率达到63.2%,如内蒙古能源集团开展“揭榜挂帅”市场化选聘,选聘9名子级企业总经理和26名副总经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在更大范围落地。
内蒙古能源集团开展“揭榜挂帅”市场化选聘
同时,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持续完善,
内蒙古国资委持续加大授权放权力度,规范和实行清单管理,凡属清单外的事项一律不再事后备案或事前报告,审批事项由原来的50项压减至16项,深入实施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在做好风险防范基础上,让企业能够充分顺应市场规律,创新发展更具活力和自主性。
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发力、立柱架梁、击楫勇进到次第花开……内蒙古区属国企以握指成拳、敢闯敢试、敢破能立、敢战能胜的智慧与勇气,在改革发展大考中获得了高分。
面向未来,以国企改革继续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决心如磐,将继续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整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铸就内蒙古国有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版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三丰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易讯网络公司